
2.2項目建設背景
1)建設背景
自1999年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以來,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,老年人口基數大、增長快并日益呈現高齡化、空巢化趨勢,需要照料的失能、半失能老人數量劇增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,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.78億,占總人口的13.26%。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是在“未富先老”、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、歷史欠賬較多、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、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形勢下發生的,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。
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,是應對人口老齡化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。目前,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,且正在以每年3%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,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。預計到2015年,老年人口將達到2.21億,約占總人口的16%;2020年達到2.43億,約占總人口的18%。隨著人口老齡化、高齡化的加劇,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的數量還將持續增長,照料和護理問題日益突出,人民群眾的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,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已刻不容緩。
面對當前形勢,國務院在《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(2011-2015年)》提出了加強政府在制度、規劃、籌資、服務、監管等方面的職責,加快社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,打破行業界限,開放社會養老服務市場,采取公建民營、民辦公助、政府購買服務、補助貼息等多種模式,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各類養老服務設施。鼓勵城鄉自治組織參與社會養老服務。充分發揮專業化社會組織的力量,不斷提高社會養老服務水平和效率,促進有序競爭機制的形成,實現合作共贏。
2)市場預測
據相關統計數據,截至2011年年底,石家莊全市總人口9972927人,60歲以上老年人為1467116人,占總人口的14.71%。據悉,石家莊自1993年老年人與總人口比例開始超過10%,進入老齡化社會,先于全國6年,目前石家莊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,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。
據石家莊市民政局測算,全市每年平均增加老年人6.9萬,到2015年,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5.92%,老年人口將超過170萬。按照“9073”養老方式:即有90%的老人居家養老,接受社會服務;7%的老人需要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和托老服務,3%的老人需要入住養老機構。到“十二五”期末,全市要有153萬老年人居家養老,接受社會養老服務,有11.9萬老年人由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和托老服務,有5.1萬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。石市需要新增養老床位2.5萬張。
雖然,近年石家莊市也建設了社會福利性質的政府敬老院,但由于容量和基礎設施條件的限制,難以為全部需要社會化贍養的老人提供有效的養老服務。
2.3建設地點
本項目建于藁城市張家莊鎮蔡家崗村村東,正港公路北側。
2.4主要建設內容和規模
(1)建設規模
本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,建設冀北養老院一座,總建筑面積5380平方米,共有三座主體建筑,一棟5層樓的全壽命老年公寓,一棟3層樓的綜合樓,一棟2層樓的辦公樓。項目建設期為12個月,從2013年5月到2014年4月。項目建成后共有床位300張,可接收300個老年人安度晚年,可為老年人提供居住、休閑、娛樂、健身、康復等系列服務。
(2)建設內容
本項目養老院建筑按二星級標準建設。其中:
標準單人間:每套20平方米,共22套。
標準雙人間:每套20平方米,共139套。其中:殘疾人雙人間、每套22平方米,共5套。
具體建設內容如下:
1)全壽命老年公寓1棟 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,五層建筑,共161套房間,可接收300位老人頤養天年。
2)綜合樓,三層建筑,建筑面積700平方米,底層為餐廳,二、三層為老年娛樂、健身活動場所。
3)辦公樓,二層建筑,建筑面積300平方米,底層為醫務室、康復室,二層為辦公室、會議室。
同時建設配電房、污水處理站等附屬設施。院內為園林化建筑,分別布置垂釣場、種植區、停車場、老年人門球場等服務設施。
4)其他附屬建筑,建筑面積380平方米,包括:鍋爐房、值班室,配電房,污水處理站,廁所,車庫。
(3)總平面布置
1)總平面設計應遵循的原則
①符合張家莊鎮蔡家崗村總體規劃。
②應遵循國家的基本建設政策和有關建筑設計規范、定額指標、建設標準等要求。
③應充分利用和保留原有的自然環境,適量地進行必要地改造,因地制宜、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。
④項目服務中心總平面設計宜按不同功能分區進行合理布局。
⑤項目建筑與外建筑之間的距離,應符合安全防火及衛生間距等有關規定。
⑥項目建筑位置、體形、層數、出入口位置等既要滿足其功能要求,也要考慮建筑組合的完整性及規劃的要求,同時也應與周邊景觀、環境相協調。
⑦做好建筑組群的組織,做好綠化美化規劃。
⑧中心建筑物的出入口為一個。
2)環境設計原則
①貫徹適用、經濟、美觀的原則,建筑標準按建設條件合理確定。
②建筑外鋪設人行道,人行道全部鋪彩磚;建筑物周圍有空地條件時,盡可能鋪設草坪,種植綠化樹。
3)項目總體規劃方案
場區分服務區、生活區、活動區、動力區四大功能區。
服務區:服務區布置場區的南側,布置有辦公樓、值班室和停車場。
生活區:生活區布置在場區的東、西兩部分,各布置兩棟老年公寓。
活動區:活動區布置在場區的中部和西北部。
場區中部布置綜合樓,場區的西北部布置場外運動場地,安裝部份健身器材和和羽毛球場地等。
動力區:鍋爐房,污水處理站,污水處理水池,清水池。
生活區的公寓樓和活動區的綜合樓之間,樓與樓之間,采用連廊連通起來,使其成為有機的整體,便于老年人活動。
場區的主入口大門布置在場區的南側,緊臨公路,作為人流大門。
場區的次入口大門布置在場區的西南側,面臨公路,作為物流大門。
場區內主干道寬6米,次干道寬4米,支干道寬3米,各主要建筑設施均有道路相通,形成環形通道。各建(構)筑物相互間距應滿足消防間距要求。
場區內綠化:在生活區,活動區、服務區、主要出入口、道路兩旁和建筑物周圍以及場區空地進行綠化。場區綠地構成有喬木、亞喬木、花灌木、綠籬、花壇、草坪和噴水池、假山、涼亭等。根據功能區的性質,環境構成,采取不同的綠化方式。場區綠化面積不小于30%。
場區四周設置圍墻,使之形成一個封閉的安寧的舒適的空間。